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监测环境大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环境大气监测的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下,大气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随着大气环境构成的变化,大气污染不断加深,出现了光化学烟雾、雾霾等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与此同时,动植物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影响,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农作物减产。这就需要进行环境大气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大气监测中采样点的布置原则
大气监测中采样点的布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布置大气监测采样点要以当地的人口密集程度和城市工业区的污染情况为基础。对于污染源集中、污染物排放较多、人口数量或流动量较大的区域,应该设置更多的采样点。②要掌握区域风向和污染来源。采样点的设置要与特定地理空间内大气环境污染的变化规律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反映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大气污染情况。例如在季风的上风向设置较少的采样点,而在季风的下风向要设置更多的采样点,以便清晰、直观地反映当地区域内大气环境的破坏情况。③以大气环境的破坏程度为依据对采样点进行分层,将采样点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对应不同污染程度和污染层次的监测地区。④注意采样点的设置高度要符合监测目标的需求,例如要测试大气污染物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影响,采样点的高度应该与人体高度相一致,处于1.5~2 m之间。⑤要在地形开阔平坦的地区设置采样点,并控制四周建筑物与采样口水平线的夹角,最好将其控制在30°以内,以免影响大气环境中的空气流通。另外,要保障监测点的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具有吸附功能的树木及其他的污染源。
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方法与意义
在实际的环境大气监测工作中,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监测网络和适用于所有监测任务的最优网络。在设定监测布点时,必须本着合理、科学的原则,以监测目标的变化和污染物的不同特征为依据来设立监测布点。
1、同心圆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是一种常用的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同心圆布点法首先要设置圆心,并根据不同的半径将圆形勾画出来,在圆形中添加射线,在射线与圆形的交汇处找出监测布点的精确位置。同心圆布点方法适用于有较多污染源的区域,而且污染源成片状集中式分布。在运用该方法布点时,要关注下风向,增加下风向的布点数量。
同心圆布点法对污染集中、污染浓度较大的地区有很大优势,可以防止重污染区被漏掉而影响采样的准确性。
2、功能区布点法
这也是一种最为常规和普遍的布点方法。当需要了解某座城市的大气环境情况,并分析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时,由于每个区域的职能分工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会造成污染程度的差异,因此,以城市区域的具体职能为依据进行监测布点,将有助于提高布点的科学性。实际操作中,要对每个城市区域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详细地掌握所要布点方位的具体情况,结合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两方面来论证其可行性。
功能区布点法的意义在于其采用与地面层的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功能区作为布点依据,能够直观地反映人们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域的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网格布点法
当需要了解工业园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大气环境质量,由于区域内污染源密集,因此可选用网格布点法。运用坐标线平均分割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再于网格内设置采样点。一般情况下,划分网格的主要依据是被污染的程度,然而还要考虑到社会要素的影响和冲击。
网格布点法的意义在于避免人为因素对布点造成的干扰,直观地反映特定空间范围内的污染物,有助于全面、准确地对当地整体大气环境质量作出分析和评价。
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一般适用于对区域内孤立高架点源的监测,例如工业锅炉、陶瓷厂炉窑的烟囱。首先要明确烟囱所在区域内的主导风向,然后将烟囱顶点设置为污染源所处位置,以其下风向为依据确定监测的具体方位,以主导风向为轴线,画出一个角度在45°~90°之间的扇形区域。在扇形内设置弧线,在每条弧线上设置三四个监测点。
扇形布点法的意义在于能整体反映污染物在其扩散方向上的分布情况,有利于找出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所处位置,便于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和研究污染物的扩散规律。
综上所述,主导风向、人类活动、区域布局等都是监测布点的参考因素,根据监测的目标变化,以污染物扩散的特征和风向为依据进行布点,能够更精确地找到大气污染的严重区域,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工作。各布点方法各有优势,适用情形也各不相同,应该以本区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布点方法。
结束语
选择合适的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能够提高环境大气监测的质量,从而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及时、细致的资料,使环境部门及时掌握本区域内大气污染的基本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规律、运动规律,从而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大气环保措施。与此同时,大气环境的监测也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大气污染的现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大气保护工作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李瑜.TDLAS技术在环境大气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7).
[2]冷菁,张刚,徐晓峰,等.基于Unmix 6.0受体模型的区域环境大气汞源解析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展源
何发
2021-01-12
2020-05-27
2020-05-27
2020-05-27
2021-08-03
2021-01-11
2024-03-06
2020-05-27
2020-05-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