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深圳一博士生做实验时被炸伤,颈动脉险些被扎透!
6月7日下午,深圳某所高校的实验室内发生玻璃仪器爆炸事故,一名男生面部、颈部、手臂等10多处被炸伤。所幸男子被及时送往深圳大学总医院手术,碎玻璃片也都被逐一取出。事故的具体原因需官方通报。
据介绍,6月7日傍晚,博士生孙同学(化名)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眼看进行到收尾步骤,可毫无任何征兆,实验玻璃瓶突然爆炸,散碎的玻璃渣飞射。孙同学只听到“砰”的一声,整个人瞬间被震得浑身发麻,耳朵也有点嗡嗡的。
孙同学迅速冷静下来,摸到脖子在流血,意识到身上应该有不少伤口。这时,身旁的几位同学也迅速赶来,赶紧帮助他简单包扎按压,把他送到深圳大学总医院急诊科。
血管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形美容科三方共同会诊。经过初步诊治,小孙全身大大小小的伤口加起来有十多处,伤口集中在他正面上半身的颈部、面部。除了最危险的颈部伤口之外,眼眶周围,下巴、耳朵、手指、肩膀、前胸……都不同程度受伤。其中,出血最大的伤口在右侧脖子上,目测有3公分长。最深的伤口在右侧下颌,皮肤直接被炸出了一个“洞”,大约一指节深。
经过快速B超探查,医生判断,小孙没有伤到颈动脉,或其他重要的血管神经,立即决定由整形美容科主任宋仁刚实施手术。进入手术室,上台打开创面一看,深圳大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宋仁刚发现,患者颈动脉鞘全开了,再深一点就有生命危险。颈动脉鞘是指包裹着颈部重要血管和神经的“保护套”,颈动脉血管已经直接暴露,如果“玻璃弹片”再深一点,将直接损伤到颈动脉,而颈动脉一旦被离断,病人会在几分钟之内大出血,导致休克死亡。
手术中,宋仁刚仔细为患者清创、止血、缝合,为了防止一些细小的玻璃碴掺杂嵌进创面,他头戴手术放大镜仔细反复检查。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孙同学顺利推出手术室。目前,孙同学正在住院,恢复休养中。
根据孙同学主诉,小编猜测爆炸的瓶子很有可能是封管等高压玻璃瓶。
密封圈损坏
:密封圈是整个反应器上最容易损坏的部件,如有损坏要及时更换。公司曾经发生的事故:曾经在用氨的乙醇溶液120℃氨解反应时,Ace pressure tube的密封圈损坏,反应液冲出。
四氟乙烯盖子把玻璃顶破:公司曾经发生的事故:使用国产的封管,把当时的气温很低,在加热以前把盖子旋得过紧,加热到120℃以后,由于四氟乙烯膨胀得比玻璃快,把封管口上的玻璃胀破,反应液冲出。建议以后不可以使用国产的封管,因其质量未经过权威部门检测。
封管爆炸:公司曾经发生的事故:国产封管,反应正在进行中封管爆炸。经计算实验中可以产生3倍的气体。100℃下,2倍量CH3OH,1倍量CO2。进口封管在公司内也有爆炸先例,所以不要有侥幸心理,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
1、进口封管质量较好,新封管最高可以承受10atm,但使用过多次后,最高承受的压力会下降;而国产封管未经过严格测试,尽可能不再使用,或者在有气体的溶液参与反应,温度不超过溶剂沸点,并且在确保压力不超过2atm时,才可采用;
2、在使用气体的溶液进行封管反应时,由于在高温下气体挥发严重,估算压力时除去考虑到在该温度下溶剂超过沸点产生压力外,还有该溶液中气体高温下挥发产生的压力。如果使用氨的甲醇溶液进行氨解时,由于在高温下氨挥发严重,当温度达到120℃时,压力可能已经远远超过10atm;
3、必须实现估算到反应可能产生的气体,包括主反应、副反应等可能产生的气体的压力要考虑进去;
4、对于反应温度超过溶剂沸点20℃以上的反应,推荐使用高压反应釜;
5、对于没有把握的反应,推荐先使用微波反应器进行小试,反应速度快,而且相对安全;
6、封管属于压力仪器,严禁碰撞、划痕等可能导致内伤的操作;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