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质效应?
化学分析中,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溶液的离子强度会对分析物活度系数有影响,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基质效应的产生机制
在LC-MS/MS中,基质效应是由于非目标分析物与目标物共同流出喷雾针,对电荷产生竞争,它们将产生的雾滴牢牢吸在一起,阻止其分裂成更小的微滴,改变了带电雾滴的表面张力,从而导致目标物的离子化效率降低或增强,引起响应降低或增高,便产生了所谓的基质抑制效应或基质增强效应。
基质效应的来源
基质效应主要来源于生物样品的内源性组分,经前处理后仍存在于提取液中。包括离子颗粒物成分(电解质、盐类)、强极性化合物(酚类、色素)和各种有机化合物(糖类、胺类、尿素、脂类、肽类及其分析目标物的同类物及其代谢物)。
其中磷脂是最主要的内源性组分, 其对电喷雾电离(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 (APCI)均会产生离子抑制作用。含有P=O、-O-CO-NH-、OH、R-NH-、-N=、-NH-CO-NH- 等基团的农药通常表现出较强的基质效应。由样品处理过程引入的外源性组分,同样会产生基质效应。主要包括无机离子、缓冲溶液、有机酸、离子对试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残留、固相萃取(SPE)小柱材料及色谱柱固定相流失物等。
基质效应的评价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溶液与纯溶剂配置标准溶液所制得的标准曲线的斜率进行比较,来评价基质效应的强弱。
计算公式如下:
基质标准溶液, 即将空白样品经前处理后,加入一定量待测物标准,用以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采用基质标准溶液校正,是最常用的补偿基质效应的方法。在国内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基质类型、检出限要求等对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比较多种前处理方法的净化效果,兼顾基质效应和回收率,尽可能多的消除可引起基质效应的内源性物质;
其次,选择合适的离子源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优的分离效果,避免共流出物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内标物、采用基质标准溶液校正是对产生的基质效应的补偿,以抵消基质效应的影响,是在前处理以及仪器条件无法消除基质效应的情况下的补偿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源
何发
2023-02-09
2021-08-27
2023-05-23
2021-05-23
2024-07-08
2020-05-27
2020-05-27
2020-05-27
2020-05-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