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娇艳教授研究团队成功搭建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不良代谢模型(U-NHPs),首次报道了食源大豆肽调控肝脏线粒体代谢重编程,可用于有效干预人类营养不良。基于该成果开发的肽类产品已获得临床实验审批,有望积极发挥食源性肽在非传染性重大慢病主动健康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成果介绍
据介绍,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足、营养过剩等不同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引发机体多器官损害与代谢失调,极度危害人类健康。受制于现有动物模型无法高仿真重现人类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导致人类营养不良的机制机理研究受阻,缺乏精准干预策略与手段。目前,针对营养不良的主要干预措施是使用高蛋白、高热量的配方营养,但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为进一步明确人类营养不良的机制机理,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选择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模型搭建。该类动物在系统发育上与人类最为接近,具有相似的基因组、昼夜节律、营养需求、摄食模式,使其成为研究营养不良的理想模式生物。
研究成果图解
团队研究发现,U-NHPs具有严重的肝脏代谢紊乱和线粒体功能受损,基于U-NHPs代谢特征作为干预靶点,采用定向酶解制备的大豆肽,通过调控肝脏线粒体代谢重编程,使得受损线粒体功能恢复,从而有效缓解营养不良表型。这一成果为揭示营养不良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同时为人类营养代谢失衡重大慢病的干预提供了新的策略。
研究首次建立了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不良模型评价标准,基于研究开发的肽类产品已正式通过FDA官方临床实验审批,为首例以食源性肽为单一营养组分的正式临床实验,拟于3-5年内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地域、多中心临床实验。
相关成果以“Soypeptide Supplementation Mitigates Undernutrition through Reprogramming Hepatic Metabolism in a Novel Undernourished Non-Human Primate Model”为题,在生物医学营养领域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在线发表。华南理工大学为该成果第一署名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徐真真为第一作者,任娇艳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项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卓越团队项目、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专项资金等资助。
参考文献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306890
食品加 智食科技
展源
何发
2025-03-18
2025-02-05
2025-01-22
2025-02-05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20
谈及2024年安捷伦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杨挺表示,尽管在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安捷伦中国的业绩仍稳步增长,尤其在制药、食品、环境等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进,安捷伦将继续深化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本土化创新。 总结 2024年安捷伦媒体沟通会不仅展示了安捷伦在液相色谱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体现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深耕与战略部署。
作者:张明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