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近日,清华大学王泉明教授团队首次合成并解析了两个“巨型”银二十面体纳米团簇——Ag213 与 Ag429。这两个粒径仅有 2.1 nm 与 2.6 nm 的纳米团簇,却分别包含了 213 和 429 个银原子,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大规模、原子精确的银零价纳米团簇。通过单晶 X 射线衍射,研究者揭示了它们从内核到外壳的多层次二十面体结构,并证实其具备典型的金属性质。这一成果为理解银纳米颗粒的“逐层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也为未来定制功能纳米材料提供了思路。相关成果以“Deciphering icosahedra structural evolution with atomically precise silver nanoclusters”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第一作者为胡枫。
研究内容
1、从合成入手:慢工出细活
科学家们深知,若要捕捉复杂结构,就必须控制反应的“节奏”。过去合成银纳米团簇常用强还原剂 NaBH4,但反应太快,容易生成不可控的沉淀。这一次,研究团队选用了更温和的二苯基硅烷(Ph₂SiH₂)作为还原剂(图1a),极大减缓了反应速率。同时,他们精心设计了含氟取代的炔基配体,这些分子既能紧密排列,又能通过F···F相互作用稳定整个团簇结构。最终,研究者获得了两种“可长成单晶”的大尺寸银二十面体团簇——Ag213 和 Ag429(图1b)。这一策略不仅突破了以往粒径难以放大的瓶颈,还证明了配体工程在稳定大尺寸团簇中的关键作用。
图1. 银二十面体分子结构
2、多层次结构的秘密
透过单晶衍射,Ag213 呈现出四层“嵌套式”二十面体内核(图2a–f):最内层是由13个银原子组成的中心二十面体,其外依次包裹 Ag42 与 Ag86,形成 Ag141 核心,最外层再加上 Ag72 构成完整团簇。相比之下,Ag429 的“体格”更为复杂,拥有五层结构(图2g–o):由 Ag13–Ag42–Ag92–Ag150 构成的 Ag297 核心,外面再套上 Ag132 壳层。更有趣的是,这些结构并非完美无缺,而是通过“顶点截断”等方式巧妙释放内部应力,使得庞大的二十面体依然保持稳定。正是这种逐层生长、边长调整的机制,揭示了二十面体从“萌芽”到“成型”的演化规律。
图2. Ag213 与 Ag429 的核心-壳层结构解析
3、原子拼图:从四面体看门道
要理解这些复杂二十面体,研究团队把它们拆解成更小的“拼图”单元。Ag213 的 Ag141 内核可由三类四面体单元拼接而成:Ag18、Ag19 与 Ag20(图3a–c)。不同单元之间的缺角与截顶设计,恰好解释了为何结构能在扩张中保持稳定。相比之下,Ag429 的 Ag297 内核则由20个不完整的 Ag32 四面体组成(图3d),每个四面体都像一块“缺角的积木”,拼合后形成整体的近球形二十面体(图3e–f)。这种通过“缺失”来释放张力的策略,堪称纳米世界里的力学智慧。
图3. 二十面体内核的四面体单元及拼合方式
4、配体壳层的独特作用
如果说内核是骨架,那么包裹在外的有机配体和卤素就是“盔甲”。在 Ag213 和 Ag429 中,炔基配体展现出多样的结合方式:有的像桥梁一样连接不同的表面单元(图4a–b),有的则深入内外两层之间,形成牢固的跨层结合。此外,在 Ag429 的 Ag150 层上,氯离子以“桥接”方式分布在五边形单元边上(图4c),进一步增强了整体稳定性。更妙的是,这些配体之间还存在F…F弱相互作用,就像“隐形胶水”一样帮助晶体自我加固。正因如此,这些巨型团簇才能被“固定”下来,并长成可供单晶衍射的稳定晶体。
图4. 外围金属-配体壳层
5、光学与动力学的证据
除了结构美学,这些纳米团簇还展现了鲜明的金属性质。紫外-可见光谱显示,Ag213 和 Ag429 分别在478 nm 与 475 nm 出现强烈吸收峰,这是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典型特征(图5a–b)。更进一步的瞬态吸收实验揭示,当它们受到400 nm 激发时,会出现明显的基态漂白和宽带激发态吸收(图5c–d)。Ag213 的信号在约50皮秒内衰减,而 Ag429 则需要约100皮秒(图5g–h)。通过拟合分析,研究者测得它们的电子-声子耦合时间分别为 0.64 ps 与 0.42 ps(图5i–j),与常见银纳米颗粒相当,却远高于同尺寸的金团簇。这不仅证实了它们的金属性质,还表明其在能量传递与光学响应方面具备独特潜力。
图5. 光学吸收与瞬态动力学
意义与展望
从最早的 Ag44,到 Ag112、Ag213,再到今天的 Ag429,银纳米团簇的“二十面体家族”正逐步扩展,每一次突破都让科学家离“看清生长全景”更进一步。此次工作不仅刷新了银团簇的规模纪录,更用原子精度的“快照”,展示了二十面体如何逐层搭建起来。未来,通过掺杂异金属、优化配体设计,人们或许能够进一步提升这些团簇的稳定性与功能性。可以想见,在光电器件、能源转化甚至催化反应中,这些“巨型银魔方”都将成为极具潜力的明星材料。
高分子科学前沿
展源
何发
2025-06-24
2025-07-24
2025-07-15
2025-06-05
2025-07-30
2025-06-16
2025-08-01
谈及2024年安捷伦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杨挺表示,尽管在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安捷伦中国的业绩仍稳步增长,尤其在制药、食品、环境等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进,安捷伦将继续深化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本土化创新。 总结 2024年安捷伦媒体沟通会不仅展示了安捷伦在液相色谱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体现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深耕与战略部署。
作者:张明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