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峰、罗能超、意大利里雅斯特大学Paolo Fornasiero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发表题为《Photochemical H2dissociation for nearly quantitative CO2reduction to ethylene》的研究论文,Ping Jin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峰、罗能超、Paolo Fornasiero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在本文中,作者发现在365 nm波长光照下,金-二氧化钛界面可在常温条件下诱导H2发生异裂解离。
该过程很可能依赖于光生电子与空穴在金属金纳米颗粒及金-氧-钛界面结构上形成的界面电偶极矩。
光诱导形成的二氧化钛层包裹金纳米颗粒进一步促进了H2的异裂解离。在流动装置的光照条件下,由此产生的亲核氢物种可将CO2以>99%的选择性还原为乙烷。
更重要的是,通过耦合后续的光催化乙烷脱氢反应,在超过1500 h的连续光照中实现了>99%选择性的乙烯制备。
图1. 光照射下Au/TiO2催化剂上异裂H2解离的研究。(A)光照下H/D交换活性的波长依赖性。(B)光强度对H/D交换反应的影响。插图为光强度<6 mW cm-2时的HD生成速率。(C)大气H2氛围和(D)D2氛围中照射下采集的Au/TiO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E)黑暗中和(F)照射下(X射线束能量700 eV)在Au 4f边缘采集的同步辐射常压X射线光电子能谱(AP-XPS)。
图2. H2解离位点研究。(A)Au/TiO2及经SiO2层包覆的金纳米颗粒(Au NPs)或TiO2载体上的H/D交换反应结果。右图为催化剂的结构示意图。(B)SiO2层厚度对Au@SiO2/TiO2催化剂上H/D交换反应和甲醇脱氢反应的影响。
图3. H2解离机理研究。(A)光照射下金纳米颗粒-二氧化钛(Au NP-TiO2)界面H2解离的假设机理。(B)经绿色LED在H2气氛中预处理后Au/TiO2的代表性TEM图像和(C)HAADF-STEM图像。(D)Au和(E)Pb的空间分布能谱映射图。(F)HD生成速率(rHD)与Au NP-TiO2界面Auδ+比例的关系。(G)不同光强度下rHD与金纳米颗粒平均直径倒数(1/dp)的关联关系。
图4. 光诱导H2解离促发的CO2加氢反应。(A)入射光功率和(B)波长对Au/TiO2光诱导CO2加氢反应的影响。(C)Au/TiO2上连续光诱导CO2加氢反应。(D)通过光诱导CO2加氢生成C2H6、继而进行第二步C2H6脱氢的光化学CO2还原制乙烯路线。(E)将研究拓展至可见光响应载体负载的金催化剂:在蓝色LED照射下进行CO2加氢。(F)Au/N-TiO2催化剂平均金纳米颗粒尺寸的优化。
综上,光诱导CO2加氢反应生成乙烷和乙烯的速率较光催化法制C2H4/C2H6的既往最高纪录(8.9 μmol hour-1)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虽然该乙烯生成速率仍低于热催化和电催化水平,但此CO2加氢技术成功规避了转化率与产物选择性之间的权衡矛盾。
通过采用LED驱动工艺并借鉴成熟的气固相热催化技术,CO2加氢的规模化应用前景将得到显著提升。
由于紫外LED的电光转换效率较低,且CO2还原至C2H6涉及14电子转移过程,要实现实际应用仍需着力提升能量效率。
未来研究应聚焦于优化催化剂结构、改进催化剂成型方法,并通过采用太阳能聚光器来提高光强。
Photochemical H2dissociation for nearly quantitative CO2reduction to ethylene. Science, (2025). DOI: 10.1126/science.adq3445.
网络
展源
何发
2025-06-24
2025-07-24
2025-07-15
2025-07-30
2025-08-01
2025-07-02
2025-07-22
谈及2024年安捷伦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杨挺表示,尽管在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安捷伦中国的业绩仍稳步增长,尤其在制药、食品、环境等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进,安捷伦将继续深化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本土化创新。 总结 2024年安捷伦媒体沟通会不仅展示了安捷伦在液相色谱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体现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深耕与战略部署。
作者:张明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