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碰撞诱导解离?核心定义与应用场景
当化合物在质谱仪中被电离为带电的“前体离子”后,这些离子会被转移至高真空环境中。碰撞诱导解离的核心原理的是:通过能量加速前体离子,使其进入专门的碰撞室,与室内的中性气体分子发生碰撞,最终让前体离子分裂为更易分析的“产物离子”。
这一过程并非随机断裂,而是通过控制碰撞条件(如能量、气体种类),让离子按照特定规律裂解,从而获得具有结构特征的“离子碎片图谱”——科研人员可通过图谱反推原始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如多肽)、官能团组成(如小分子化合物)等关键信息,广泛用于蛋白质鉴定、药物代谢分析、环境污染物检测等场景。
二、CID的两步解离机制:从“能量传递”到“离子碎裂”
碰撞诱导解离并非一步完成,而是遵循严格的“两步连续反应”,每一步的效率都直接影响最终的解离效果:
三、两类CID:低能与高能的差异,适配不同分析需求
根据碰撞过程中前体离子的能量高低,碰撞诱导解离可分为“低能碰撞诱导解离”和“高能碰撞诱导解离(High-Energy Collision Dissociation,简称HCD)”两类。两者在能量范围、仪器适配、气体选择和解离效果上差异显著,分别对应不同的分析场景。
四、谱图对比:直观感受CID与HCD的解离差异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两类CID的区别,可通过特定多肽的质谱图进行对比——以多肽[HLVDEPQNLIK+2H]²⁺(带两个正电荷的多肽离子)为例,其CID与HCD谱图呈现明显差异:
五、总结:CID技术的核心价值与应用展望
碰撞诱导解离看似是“离子与气体的简单碰撞”,实则是质谱分析中“连接‘电离’与‘结构解析’的关键桥梁”:低能CID以“温和、高效、低干扰”的特点,成为常规分子分析的“标配工具”;而HCD则以“深度裂解、信息丰富”的优势,为复杂分子的精细结构研究提供支持。
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CID也在与其他解离技术(如电子转移解离ETD、高能光子解离EPD)结合,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无论是生物医药领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还是环境领域的“痕量污染物检测”,CID技术都将持续作为“结构解析的核心手段”,为科研与产业创新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网络
展源
何发
2025-09-28
2025-08-01
2025-10-14
2025-09-29
2025-08-12
2025-08-13
2025-09-22
谈及2024年安捷伦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杨挺表示,尽管在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安捷伦中国的业绩仍稳步增长,尤其在制药、食品、环境等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进,安捷伦将继续深化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本土化创新。 总结 2024年安捷伦媒体沟通会不仅展示了安捷伦在液相色谱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体现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深耕与战略部署。
作者:张明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