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4年,药物学家便发明了布洛芬,并于两年后在英国上市。
布洛芬又名异丁苯丙酸,是一种可以解热、镇痛的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与其他2-芳基丙酸酯的衍生物一样(如酮洛芬(ketoprofen)、氟比洛芬(flurbiprofen)及萘普生(naproxen)等),在丙酸酯基团的α位置上有手性中心,故此异丁苯丙酸有两个对映异构体,并会对生理及代谢上产生不同的的影响。事实不论在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试验中,(S)-(+)-异丁苯丙酸(即右旋布洛芬)才具有明显活性。目前在市场上发售的异丁苯丙酸均为外消旋体,也就是有一半的成分并不具实际用途。相信在可见的将来,只有一种对映异构体异丁苯丙酸会逐渐取代外消旋体商品(就像萘普生(naproxen))。
布洛芬可定量血液,血浆或显示带有过敏反应的人血清中是否带有药物的存在,在法医学上,布洛芬可诊断病人体内的毒性,或协助死亡调查。诺谟图可测出布洛芬血药浓度与摄入的时间,摄入过量的患者会导致肾毒性的危险。
有指体内的异构酶(2-arylpropionyl-CoA epimerase)可将(R)-异丁苯丙酸转化为(S)-(+)-异丁苯丙酸。正因为此,加上合成具有特殊光学选择性的化合物成本较高,因此目前在市面上的均为外消旋体商品。
异丁苯丙酸的有机合成是在学习绿色化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原本由Boots研发出的合成路径包含六个步骤,首先将异丁基苯经傅-克酰基化反应。透过与氯乙酸乙酯经达参反应后生成α,β-环氧酸酯。这活跃的环氧酸酯经过脱羧反应,并在温和条件下水解,生成不稳定的游离酸,很容易失去二氧化碳,变为烯醇,再经酮-烯醇互变异构生成醛。醛与羟胺反应生成肟后转化为腈,并透过水解生成所需的羧酸。
对比起Boots的合成方法,由BHC公司开发的改良合成路径只需三个步骤。这个合成路径获得了1997年的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Presidential Green Chemistry Challenge Award)的荣誉。其原子经济性更由35%大幅提升至80%。
经过相类似的酰基化反应后,以雷尼镍作为催化剂生成醇后,以钯催化偶合进行羰基化反应。
我国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便研制出布洛芬,常用芳基重排工艺路线,反应简单、原料低廉。
说完布洛芬,我们再来看看对乙酰氨基酚 (AAP)。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也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合成前列腺素,来达到解热镇痛的效果。与布洛芬相比,对乙酰氨基酚疗效偏向缓解头痛,而且副作用较布洛芬更小。
对于这种药品,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团队早在2021年就在《Metabolic Engineering》杂志发表题为“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 artificial pathway for biosynthesis of acetaminophen in Escherichia coli”的研究论文,该团队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合成途径,首次实现了利用微生物生产非天然产物对乙酰氨基酚。
该团队利用酶的杂泛性及底物产物相似性原则,设计了一条对乙酰氨基酚的生物合成新途径,实现了对乙酰氨基酚的生物合成。通过采用温度响应控制系统,减少了合成途径中副产物的积累,实现对乙酰氨基酚产量120.03 mg/L。该研究为对乙酰氨基酚的工业化绿色生产奠定了基础。合成路线
该研究团队报道了一条以甘油为原料从头生物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的新型人工途径如下图所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