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总经理、党委书记刘韬在致辞中表示,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已过去,后疫情时代来临。石化产业要从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提升新材料和高端产品的配套能力。这就需要企业脚踏实地,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上多下功夫,攻克技术壁垒,实现高端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杨万泰介绍了减油增化新途径(产业链)—烯烃聚合新技术和新市场。杨万泰表示,Z-N催化聚合技术使烯烃变成宝贵资源,乙烯产业链衍生的一批聚合物极大地改进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同时白色污染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SP是中国独有的新聚合技术,将石化/煤化工中数千万吨级低值混合烯烃高值利用,有巨大市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国分享了国内外能源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及中国石化行业低碳发展之路。刘建国表示,全球能源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成为增量主体,主要发达国家能源需求趋于饱和甚至出现缓慢下降。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明显加速,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加快由化石能源转向非化石能源,低碳化、电气化与智能化、信息化等加速融合,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博弈、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巨大、任务艰巨。
刘建国指出,深入挖掘技术节能潜力难度加大。一是低成本、负成本节能潜力相对收窄;二是跨领域跨行业系统节能潜力挖掘难度大;三是错峰生产、超低排放等对节能提效带来较大影响。因此,要统筹初级产品保供与高质量转型发展。即抑制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低碳升级,引导高耗能产品供给和需求在更好水平实现长期、平衡发展。
刘建国指出,石化化工领域是能耗和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交通能源变革对石化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环保驱动减塑限塑和再生循环利用成为全球大势。未来应加快石化生产方式和布局转变。即坚持内需为主、“重质轻量”方向发展;严控炼化、煤化工生产能力;调整拟建在建产能计划及技术路线;大型炼厂减油增化、一体化发展;中型炼厂特色炼油、特色化工发展;发展原料互供、绿氢利用、电气化等创新技术。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CEO黄音国分享了2023年全球及中国化工行业展望。黄音国表示,“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 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政策指引,是“三个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化工企业战略升级的重要外部机遇。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体系中仍然具有压舱石的作用, 并在未来10年间保持稳定增长,新材料领域及可降解环保领域孕育机会。
从2020年开始,化工行业进入上行周期,2021年化工行业利润率为9.1%,2022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率回落至6.8%,预计未来2~3年化工行业利润率进一步下降,2024年底或进入下行周期尾部。
预计2023年消费领域价格温和上涨,整体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逐渐接近生活资料; 处于化工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利润将继续在上游原材料价格缓慢震荡下行和下游消费价格上升间博弈。
能源成本抬升下,欧洲化学品生产开工率下降,中国产业链优势凸显,有望更多承接欧洲产能转移。
黄音国指出,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在未来2~3年将是重要的窗口调整期,产业将呈现五大特点:
大会发布了《高端聚烯烃行业研发技术发展态势报告》
高端聚烯烃指具有高技术含量(技术有门槛) 、高应用性能(牌号多、快速的技术服务导向) 、高市场价值(价格高、盈利强、波动小)聚烯烃产品,在汽车零配件、能源电缆、医疗健康、高端管材、包装等行业新应用不断拓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二级研究馆员吴鸣对报告进行了解读。吴鸣表示,从全球市场看,高端聚烯烃主要产品、聚合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的生产企业、集中在西欧、东南亚以及北美地区,领先企业包括陶氏化学、埃克森美孚、利安德巴塞尔、三井化学、LG化学等。相比而言,我国高端聚烯烃市场规模和表观消费量巨大,但自给率却远低于其他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 发展指南》提出聚烯烃产业升级注重高端化、差异化和多元化产品开发的创新发展之路。
展源
何发
2024-10-15
2024-10-29
2024-10-17
2024-12-02
2024-11-06
2024-10-22
2024-12-03
谈及2024年安捷伦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杨挺表示,尽管在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安捷伦中国的业绩仍稳步增长,尤其在制药、食品、环境等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进,安捷伦将继续深化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本土化创新。 总结 2024年安捷伦媒体沟通会不仅展示了安捷伦在液相色谱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体现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深耕与战略部署。
作者:张明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