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能有效杀灭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控制饮用水途径传播的传染病的发病率,从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因此,消毒已成为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与消毒剂(氯、氯胺和二氧化氯等)反应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有毒有害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毒理学研究表明DBPs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消毒能有效杀灭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控制饮用水途径传播的传染病的发病率,从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因此,消毒已成为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与消毒剂(氯、氯胺和二氧化氯等)反应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有毒有害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毒理学研究表明DBPs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城市膀胱癌发病率与自来水DBPs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饮用水DBPs控制已成为环境工程与环境健康领域的热点问题。控制DBPs的方法有三种: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分别发生在消毒前、消毒中和消毒后。其中源头控制指的是通过去除DBPs前体物DOM来最小化DBPs的生成。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介质过滤和消毒,只能去除疏水性的大分子DOM,可能无法将出水DBPs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因此,亟待全面探究常用水处理工艺对DOM前体的选择性去除效果及其对后续消毒过程中DBPs生成的影响机制。目前,高分辨率质谱可以从分子层面解析DOM在水处理过程中去除与转化,结合linkage分析可以识别消毒过程中潜在的DBPs前体分子。此外,先前的研究从单个分子水平上构建了DOM与DBPs生成势之间的相关性,这使得阐明水处理过程中DOM的去除与转化对DBPs生成的影响机制成为可能。
▲图1 图文摘要(来源:ScienceDirect)
▲图2 DOM经(A)混凝、(B)吸附、(C)混凝-吸附、(D)纳滤、(E) BAF和(F) BAF/混凝吸附处理后的去除与转化(来源:ScienceDirect)
▲图3 (A) DBPs和TOCl浓度;(B) DBPs的细胞毒性;(C) THMs,(D) HAAs,(E) HANs和(F) HNMs浓度。(来源:ScienceDirect)
展源
何发
2024-09-04
2024-10-15
2024-10-29
2024-10-17
2024-09-02
2024-10-22
2024-09-24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成果产出源泉。十四五以来,国家着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赋能生物科技快速发展,掀起了科研领域创新变革的浪潮。
作者:展源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