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化学——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包饺子是一个技术活,煮饺子也有大学问!常言道:吃饺子容易、煮饺子难。饺子是由皮和馅两部分组成的,煮饺子的最佳状态是皮和馅同时而且刚刚熟。馅料煮久了会老影响口感,饺子皮煮久了会糊的让人没有胃口,如果两者都不熟的话,你还敢吃吗?
关于煮饺子
普通人
水烧开,饺子下锅煮两个开,捞上来
化学人
容器(锅)外壁不能有水份,加适量水,预热(先小火再大火),放少量盐,煮沸。盐可使水的沸点升高,并减少淀粉糊化(防止饺子皮破了)。中途要再分两次加少量水,并不断搅拌,控制温度有利于蛋白质变性凝固(肉要熟)和维生素损失,待饺子大量上浮后,过滤(用笊篱捞出饺子),使固液混合物分离,并放入指定容器中(装盘)。
饺子皮和馅料材质不一样,熟成的原理和时间并不同,这就是煮饺子的难点所在。要把饺子煮好,涉及到很多化学知识,如果你不信,听我慢慢道来:
淀粉分为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一般情况下直链淀粉容易结晶,因而让淀粉产生不同的晶型和不同的结晶度,所以淀粉是一个生物合成的半结晶型颗粒。直链淀粉被用来代表结晶区,而支链淀粉代表非结晶区,因而淀粉晶体结构又可以看成由结晶区与非结晶区构成的复杂体。
因为多糖链状结构易通过分子中的氢键,使得淀粉呈螺旋结构。在外部形成疏水基团,内部形成亲水基团。淀粉溶于水的过程发生变化的第一步是就是多重螺旋结构的解离,第二步时链螺旋结构的解离,这两步都是在水分子的破坏下进行,需要克服原来淀粉内部的氢键的作用力,需要一定的能量,即常温下淀粉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但当水温高于53℃时,淀粉的内部结构就发生变化,原来的伸向内部的亲水基团暴露出来,充分与水作用,最终形成均匀、具有粘性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糊化”。那么这个过程受到温度和水分子的充足量等因素影响。
民间有很多煮饺子的要诀,最基本的要点是“先煮皮,后煮馅”。
煮饺子先把水烧开再下饺子,饺子下锅先盖上锅盖煮一、两分钟,待饺子皮基本熟了,再揭开锅盖煮饺子馅,这就是“开锅煮馅,盖锅煮皮”。开着锅时,饺子表面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散热快、饺子皮就不易出现“糊化”现象,而饺子馅由于包在皮内,热量不易散出,能保持较高的温度煮馅。这样煮出的饺子,皮不破汤不浊,饺子的皮与馅才能达到恰好熟的状态。
煮饺子有一个技巧是“点水”,即煮沸水后加上几次凉水。加入少量凉水,能使饺子皮瞬间冷却,淀粉的表面组织得到强化,有效减缓“淀粉糊化”,确保饺子皮保持筋道有嚼头。此时饺子内的馅料隔着面皮温度却不会骤降,当水温度再次升高后,馅料就得到了持续加温,最终煮得熟透。
淀粉糊化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不同。 面粉按蛋白质的含量可分高筋、中筋、低筋3大类,蛋白质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发生糊化,包饺子的面最好使用高筋面。
为了增加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和面时可加上几个鸡蛋,这样的饺子煮出来不但滑爽筋道、不易破皮,鸡蛋中的动物性蛋白与面粉的谷类蛋白质混合,还能让面粉的营养大幅提升。
同一种淀粉颗粒大小不同,糊化温度也不同,颗粒大的先糊化,颗粒小的后糊化,包饺子“揉面”的过程中就将淀粉的颗粒变小,所以“揉面”技术是包饺子的重要环节。 除了温度、面粉的品质等因素以外,NaCl等物质也能有减缓淀粉糊化的作用,煮饺子在水烧开后放进适量的盐(也可以先放入一些大葱尖),待盐溶解后,把饺子下到锅里,也能有效的防止破皮、糊锅的问题。
美妙化学 裴丽峰名师工作室
展源
何发
2020-05-27
2020-05-27
2020-05-27
2020-05-27
2020-05-27
2021-02-24
2024-01-29
2020-05-27
2020-05-27
2024-07-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