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仪器的校准与维护及其文件要求
校准
维护
重现性测试等也可以包含在仪器校准和维护的范畴内。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管理
实验室设备和分析仪器的管理的法规要求分析仪器的确认分析仪器的校准与维护分析仪器确认、校准与维护的文件要求1、实验室分析仪器的校准与维护(1)定义• 校准 (calibration)
检测设备维持在良好水平是保证检测结果正确的前提,由于检测过程、环境条件、设备运行和使用等因素,检测设备会发生变化,用于检测的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校正。
内部校准和外部校准:内部校准是指公司内部人员进行的校准活动,通常由具有资质的工程人员或实验室校准人员完成。外部校准是由具有校准资质的外部机构进行的校准,包括国家权威机构,或仪器的供应商等。
预防性维护:按照既定的程序,定期对实验设备或仪器的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确保仪器运行的可靠性,消除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失败的系统性误差,降低仪器在使用中出现故障的可能。
非计划性维护(维修):仪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校准不合格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维修或更换相关部件,使仪器功能满足使用要求。对于实验室分析仪器,一些性能测试,例如HPLC定性、定量的重现性,基线噪音、基线漂移的测试,UV-VIS波长准确度和重现性的测试,水分滴定仪的重现性测试等也可以包含在仪器校准和维护的范畴内。
欧盟的GMP指南中的附录18中校准的定义:校准是在适当的量程范围内,与一参比标准或可追溯标准比较产生的结果证明某一特定的仪器或装置产生的结果在规定的限度范围内的过程。
预防性维护:按照既定的程序,定期对实验设备或仪器的部件进行检查、清洗、修整、更换,确保仪器运行的可靠性,消除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失败的系统性误差,降低仪器在使用中出现故障的可能。
非计划性维护(维修):是指仪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校准不合格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维修或更换相关部件,使仪器功能满足使用要求。
• 对于实验室分析仪器,一些性能测试,例如 HPLC定性、定量的重现性,基线噪音、基线漂移的测试,UV-Vis波长、透射比准确度和重现性的测试,水分滴定仪的重现性测试等也可以包含在仪器校准和维护的范畴内。
只有经过培训并授权的人才能进行仪器的操作、校准和维护,相关培训包括:
• 国家或国际计量的相关规则及法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实验室应指定相应的仪器负责人或校准小组,负责按计划安排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确保校准和维护工作能够及时执行,使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仪器的使用者应按照仪器的标准操作过程进行仪器分析,在使用前检查仪器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当仪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仪器的负责人。
内部校准是指由公司内部人员进行的校准活动,通常由具有资质的工程人员或实验室校准人员按照公司的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并填写相关校准记录或报告。
外部校准是由具有校准资质的外部机构进行的校准,外部机构如国家权威机构(中国计量研究院,各省市计量院);国外校准机构(例如瑞士SGS校准机构,德国DKD和PTB校准机构) ; 或有资质的仪器生产商的实验室等。外部校准要提供有校准结果和有可追溯性的证书。它包括了:国家强制检定、参比仪器的校准以及由外部权威机构人员执行的其他校准等。如有必要,外部校准结果需要由公司校准负责人评估确认后,方可放行使用。
实验室应建立总的仪器校准标准规程,规定校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如下:
对于一些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操作规程的仪器,比如温度计、卡尺、砝码等,其校准周期和接受标准也可以描述在此规程中。
对于配置复杂的仪器,应该建立专门的校准标准操作规程,比如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天平、溶出仪等。规程应对校准的项目,校准方法,可接受标准,标准仪器或标准品 ,校准周期进行详细的规定。
对于国家强制校准的设备、仪器、仪表,应由国家执行部门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校准。
对于非国家强制校准的项目,校准周期和可接受标准应在仪器校准规程中详细规定,并由校准负责人按规定程序执行。对于配置复杂的仪器,应选择仪器的关键参数进行校准,可以为不同的模块或校准点设置不同的校准间隔。通常关键参数来源于仪器验证时对仪器功能和参数的评估。
每一个校准项目,必须有对应的接受标准。接受标准应该根据计量法规、使用需求、药典或供应商的推荐而定,但必须以满足实验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依据。
• 校准结果应经过审核或评估,只有校准结果满足接受标准的仪器才能放行使用。
• 当校准没有在规定的日期前完成,或校准结果不合格时,仪器应有明显的禁止使用标识。
• 当有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通知质量部门根据公司的偏差处理程序进行偏差调查,并对使用该仪器所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相应评估:
仪器应有明显的校准状态标识,以便仪器使用者检查,比如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
• 当仪器校准合格,校准报告被批准后,则发放校准合格标签,标签至少应有仪器编号、此次校准的日期、下次校准日期、签发人签字。
• 当仪器校准不合格,校准没有在规定的日期前完成,或者仪器需要维修不能使用时,应有明显的禁止使用标识,表示仪器不能使用。禁止使用标识应有仪器编号、日期和签发人签字。
仪器的维护和校准是紧密联系的,维护程序和校准程序可以规定在同一篇操作规程中。一般情况,仪器进行预防性维护后,应按预定的规程对相关部件进行校准或其他性能测试。
当仪器经历重大维修后,应根据对仪器功能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需要进行校准或再验证的项目。
仪器的维护活动应该被记录在仪器校准、维护日志中。对于比较复杂的仪器可以设计专用的维护记录表格,维护记录表格可以逐项列出需要检查和要更换的项目,记录维护结果、维护日期、执行人和复核人签名。
关键的实验设备和分析仪器应建立仪器使用、校准、维护日志,仪器使用、校准和维护行为都应在日志上记录。日志通常设计成表格(表 1 2 - 2 ),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 工作描述:实验产品,分析项目,或校准或、维护活动的描述 ;
内部校准记录或报告:对于由工厂工程师进行的内部校准应设计专用的校准记录(表12-3) 或报告,校准记录或报告应具有可追溯性,一般包括:
• 如果原始数据需要计算,也可以将计算公式规定在校准记录中;
• 所用标准计量器具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或标准溶液的名称、批号、有效期限、证书编号,也可以将标准仪器计量合格证明或标准溶液的证书作为校准记录的附件;
对于由外部机构进行的校准,收到校准证书后,应由校准负责人根据证书评估校准结果是否符合企业要求,并出具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的内容应至少包括:
实验室应建立仪器的年度校准和维护计划,设定仪器的校准和维护日期,确保按时完成仪器校准或维护工作。此外,也可以建立仪器目录,将仪器关键信息归纳在目录中,便于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的执行,仪器目录应包括:仪器名称,编号,生产厂商,型号,序列号,校准状态和日期,下次校准日期,关键仪器的维护信息等。仪器目录应定期更新,一般为每季度或每半年。
质量控制实验室和中间控制过程实验室所用的计量容器如滴定管、容量瓶、量筒等应由经过培训并获得资质的分析师或有资质的外部机构依照以下计量规程进行检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 20 -2001: 标准玻璃量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 10 -2005: 专用玻璃量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 196-2006: 常用玻璃量器
实验室可建立仪器档案,便于仪器的管理与追溯,与该仪器相关的的文件和记录应在仪器档案中保存,包括仪器的购买信息、供应商资料、使用说明书、使用日志、校准维护记录等。对于比较简单的仪器,例如秒表、密度计、温度计等,可以按类别建立统一的档案。仪器档案应标识仪器的名称、唯一编号。
每台仪器应标有仪器编号(投资号或其他编号)。仪器使用、校准和维护日志,仪器档案,校准报告,检验报告等仪器文件中可使用该仪器编号作为追溯。
只有经过培训的分析师才能进行仪器操作,使用者要确保仪器使用时的状态,检査仪器是否在校准周期内。
分析仪器经过维护、维修或升级后,在重新投入使用前应进行相应的校准或再验证,以确认其性能满足使用的要求。
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的报废/退役程序,考虑以下方面:
• 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对分析仪器的性能进行确认,如可进行校准,以确认上一个校准周期所产生数据的有效性;
Analyse学堂
展源
何发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