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碳中和的具体含义以及与之相关且容易被混淆的概念,归纳达成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从理论层面梳理碳中和的经济和就业影响。研究指出,能源转型、碳税、碳抵消、碳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实现碳中和目标取决于碳捕获和封存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自愿碳抵消只是一种辅助性工具;实现碳中和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影响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考虑能源转型、环境规制、技术创新等多种因素。基于此,探讨目前碳中和问题存在的争议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核心洞察:
1 .“双碳”目标下,中国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首位,且排放量占全球总量比超30%。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包括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效、发展绿色交通和加强森林保护等。2023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8年累计缩减了17.2%,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中国碳中和产业全球市场竞争力
中国在全球碳中和领域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专利优势、成本优势、产业规模全球领先、具备领先的制造技术,以及积极与全球展开碳中和领域合作。
3.中国碳中和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产业结构方面,碳排放领域中,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比重持续上升,预计2060年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至30%;能源结构方面,未来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占比大幅提升,预计2060年清洁能源占比达80%;消费结构方面,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消费占比进一步提升,预计206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占据新车销售比重达90%。
4.中国碳中和产业未来五十年发展前景
未来五十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识加深,碳中和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之一。从新能源产业链来看,光伏与储能赛道极具发展潜力;从新能源车产业链来看,新能源汽车和智慧交通赛道发展前景广阔。
02
03
04
长三角双碳研究院
展源
何发
2024-09-04
2024-10-15
2024-10-29
2024-10-17
2024-09-02
2024-10-22
2024-09-24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成果产出源泉。十四五以来,国家着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赋能生物科技快速发展,掀起了科研领域创新变革的浪潮。
作者:展源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