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甘油能保菌?
菌种保藏为微生物学研究之基石,甘油作为经典冷冻保护剂,凭借其高效、安全和便捷性得以广泛应用。甘油具高吸湿性,可吸收大量水分,于细胞周围形成水合膜,有效减小细胞内外渗透压差异,从而降低冷冻过程中细胞因脱水而受损的风险。
甘油在细胞低温保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显著降低水冰点的特性有助于保护细胞。甘油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溶液冰点降低,从而减少低温环境下冰晶的形成。
由于冰晶易刺破细胞膜导致细胞损伤,甘油通过抑制冰晶生成,有效减少细胞因机械损伤而死亡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甘油具有较高的黏度,这种黏性能在细胞周围形成一层保护层,减少细胞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高黏度的甘油溶液能够稳定细胞膜的结构,防止细胞膜在低温下发生相变或破裂。
甘油的化学性质较为惰性,不会与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发生不良反应。这种化学惰性使得甘油能够在细胞内形成保护层,而不会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甘油能够渗透到细胞内部,与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保护层。这种保护层能够减少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异,防止细胞在冷冻过程中因渗透压变化而发生过度脱水或膨胀。此外,甘油还能稳定细胞膜的结构,防止细胞膜在低温下发生相变或破裂。
在低温条件下,甘油能够进一步抑制细胞的代谢活动。甘油通过降低细胞内的水分活度,使得细胞内的酶活性几乎完全停止。
这种代谢抑制状态使得细胞进入一种类似“休眠”的状态,减少了细胞内的能量消耗,从而延长细胞的保存时间。
甘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低温保存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应激。低温条件下,细胞内的氧化反应可能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这些自由基会损伤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和脂质。甘油可以通过与自由基发生反应,中和自由基的活性,从而减少氧化损伤。
主要包括渗透保护、结构稳定、代谢抑制和抗氧化应激等方面。
甘油能够渗透至细胞内,通过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保护层,以缓解渗透压变化并稳定细胞膜结构。同时,甘油降低细胞水分活度,抑制代谢活动,使细胞进入“休眠”状态,减少能量消耗。此外,甘油还可中和低温条件下产生的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从而延长细胞保存时间。
除甘油外,其他油类在细胞低温保存中存在显著局限性。植物油因分子结构较大,渗透性差,且低温易凝固,增加了细胞受损风险。矿物油则因疏水性及无法与细胞内生物分子有效相互作用等特性,不能形成有效保护层,难以缓解渗透压差异,故不适用于细胞低温保护。
甘油保菌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主要用于中长期保存菌种,保藏时间通常可达1年以上。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甘油的特性,在低温条件下抑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其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实现长期保存。
-
配制甘油溶液:
通常将甘油与生理盐水按1: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50%的甘油溶液,然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
菌液制备:将待保存的菌种纯化后,接种于合适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培养。
-
混合与保存:将新鲜培养的菌液与50%甘油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使甘油的终浓度在20%-30%之间。将混合后的菌液分装于灭菌后的冻存管中,迅速放入-80℃冰箱或液氮中进行长期冻存。
-
甘油浓度:
甘油的终浓度应控制在20%-30%,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菌种的保存效果。
保存温度:保存温度越低,保存效果越好。一般推荐使用-80℃冰箱或液氮进行保存。
-
避免反复冻融:反复冻融会导致菌种死亡或变异,因此保存后的冻存管应尽量减少取出次数。
-
菌种复苏:需要使用菌种时,应将冻存管置于37℃水浴中快速解冻,避免常温下缓慢融化。
不同种类的菌保存时推荐的甘油浓度略有差异,一般常用的甘油终浓度在15%-25%左右。常见的菌种及其推荐的甘油浓度如下:
真菌菌种:通常使用15%-20%的甘油浓度进行保存。
保菌时建议将甘油与对数生长期菌液按体积比 1:1 混合(如菌液 500μL + 40%甘油 500μL,终浓度 20%),充分混匀后分装冻存
-80℃冰箱:这是最常用的甘油保菌温度,一般可以长期保存菌种2-4年左右。
-20℃冰箱:适合短期保存菌种,一般保存时间不超过6个月至1年。
液氮:对于一些需要更长时间保存的珍贵菌种,可以考虑将甘油菌液保存在液氮中,保存时间可达数年甚至更久。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