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统一大市场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速,在工业运行、新动能产业、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多个领域呈现积极亮点。参考海关进口数据,以及A股上市仪器仪表公司财报,分析仪器行业的真实状况,快跟小析姐来看看吧。 MORE
2024-11-06 赵桂芝
近日济南大学的周伟家教授、黄曼教授和胡日茗教授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该团队通过对钛纤维纸(Ti FP)进行电化学加氢重构,合成了氢化钛电催化剂,在−0.7 V(与可逆氢电极相比)下,电流密度为1.05 A cm−2,氨收率高达83.64 mg h−1 cm−2、法拉第效率(FE)为99.11%。 MORE
2024-11-06 赵桂芝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智能分子材料迎来广阔的应用场景。光致变色分子是一类光敏智能材料,具有两种可切换的稳定或亚稳定状态以及对比鲜明的颜色和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在智能窗户、变色装饰、光存储器和防伪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定量调节和快速响应对于光敏智能材料至关重要 MORE
2024-11-05 张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流柱和安徽大学宋琎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类铜/手性氮杂环卡宾协同催化的二炔丙醇酯的联烯基化反应,通过铜催化远程活化实现了炔基联烯铜卡宾中间体ε-位的区域选择性以及立体选择性官能化,实现了中心手性和联烯轴手性的精准控制。 MORE
2024-10-31 张明
锂(Li)是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资源,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全球对低碳社会的不断追求,锂的需求量持续增长,预计到2050年,其产量将增长18到20倍。然而,目前锂的提取主要依赖于硬岩矿和盐湖卤水两种方式。硬岩采矿虽然能够快速提取锂,但这种方法对环境的破坏和高能耗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另一方面,盐湖卤水中的高盐度、成分复杂,以及对镁(Mg²⁺)的选择性差,导致锂的提取效率不高,这成为了锂提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MORE
2024-10-30 张明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集成光电子与电子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Micro-LED和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的应用中,如何在同一基片上实现这些功能的集成引起了广泛关注。双电子学(dualtronics)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致力于在同一晶圆的不同极性表面上同时实现光电子和电子器件的功能。 MORE
2024-10-29 赵桂芝
二氧化碳的直接空气捕获(direct air capture, DAC)是限制全球变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开发高效、适用的CO2捕获技术,成为近年来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关注的焦点。实现从露天空气中循环捕获CO2,就需要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材料,具有高的CO2容量,并在低CO2浓度(约400 ppm)下表现出快速的动力学。此外,该材料必须具有低再生温度和对水和氧气的长期稳定性。 MORE
2024-10-29 张明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陈凯杰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发表题为《High-Throughput Computational Screening-Driven Porous Material Discovery for Benchmark Propylene/Propane Separ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探索具有优良性能的C3H6/C3H8分离吸附剂的通用范例。 MORE
2024-10-28 张明
金刚石具有适用于各种量子和电子技术的卓越材料特性。然而,单晶金刚石的异质外延生长仍然有限,阻碍了金刚石基技术的集成和发展。为此,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单晶金刚石膜直接键合到各种材料上,包括硅、熔融石英、蓝宝石、热氧化物和铌酸锂。这种键合工艺结合了定制的膜合成、转移和干表面功能化,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同时提供接近统一产量和可扩展性的途径。 MORE
2024-10-23 张明
基于忆阻器的神经形态计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有助于满足数据密集型计算应用(如人工智能)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在高效神经形态计算中,具有多个电导态的模拟忆阻器,特别有用,但是权重映射能力,通常受制于较小的开/关比。 MORE
2024-10-22 张明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汪联辉教授和罗志敏教授团队,与澳门大学的代云路教授团队合作,在肿瘤放射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wo-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risedronate-manganese nanobelts as adjuvant for cancer radio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汪联辉教授、罗志敏教授和澳门大学代云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青年教师黄竹胜和硕士研究生黄世前同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翁丽星教授为论文中的全基因组RNA转录测序分析提供了大力帮助和支持。 MORE
2024-10-21 张明
10月11日,国标委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第七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本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共计233项,其中制定94项、修订139项,推荐性国家标准232项、指导性技术文件1项。 MORE
2024-10-17 张明
具有足够功率的氮化铝镓深紫外ultraviolet (UVC) 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 diodes (micro-LEDs) 开发,一直是主要挑战之一,这尤其限制了这些器件的各种应用。 MORE
2024-10-16 张明
2024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大卫·贝克(David Baker)因其在蛋白质结构设计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一半奖金;另一半则共同授予英国科学家德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美国科学家约翰·江珀(John Jumper),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 MORE
2024-10-14 张明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许福教授团队在树木年轮智能测量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Tree Rings Based on Panchromatic Images and Deep Learning”在植物领域的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Plant, Cell & Environment》上发表。 MORE
2024-10-10 赵桂芝
2025-05-27
2025-07-24
2025-06-24
2025-07-15
2025-05-27
2025-07-30
2025-06-05
谈及2024年安捷伦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杨挺表示,尽管在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安捷伦中国的业绩仍稳步增长,尤其在制药、食品、环境等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进,安捷伦将继续深化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本土化创新。 总结 2024年安捷伦媒体沟通会不仅展示了安捷伦在液相色谱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体现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深耕与战略部署。
作者:张明